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昨日召開 機器人巨頭扎堆參展
智能機器人與人一起創作沙畫
戴有京劇臉譜的3米高機器人奪人眼球
空中水母靠氣囊的蠕動運動實現推進
撲騰著“精靈翅膀”的“蜻蜓”優雅飛行;“水母”居然脫離了水系環境,在空中隨意來回;酷似人類手臂的機器手在模擬抓取,能屈能伸,靈活自如……昨天,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亦莊正式開幕,不少機器人巨頭齊聚于此,各展所長。
昨天,筆者率先進入機器人大會會場探營,炫酷非凡的機器人展示,引人入勝的機器人表演,智能、高精尖的科技設備齊聚一堂。隨著世界機器人大會連續成功舉辦,北京亦莊推動智能制造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,開發區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智能制造企業入駐,逐步構建起機器人產業集群,做起了“機器人總動員”。
仿生蜻蜓、空中水母和仿生手臂就是德國知名企業費斯托(Festo)此次帶來的智能機器設備。實際上繼2015年第一屆世界機器人大會舉辦后,費斯托這家全球著名的自動化技術領域領先廠商就頗受鼓舞。作為從事仿生機器人研究已經有11年歷史的企業,從2006年開始,費斯托幾乎每一年都推出兩至三款仿生機器“動物”,包攬“水陸空”:水母、企鵝、螞蟻、蜻蜓、袋鼠、海鷗等等。
在2016年世界機器人大會召開前兩個月,費斯托瞄準大會契機,來到北京亦莊,兩個月后,一只機器蝴蝶驚艷亮相,其外觀和真蝴蝶十分相似,僅重32克,翅膀展開長50厘米,引來眾人圍觀,高呼“美爆了”。
而今年8月23日,費斯托帶來了三款新品都極富創造力。昨天下午,費斯托相關負責人在展會現場托著一只仿生蜻蜓介紹說,它模擬的是蜻蜓高度復雜的飛行特性,可實現向各個方向飛行、在空中定點飛行和緩緩滑翔而完全不用振動翅膀。
空中水母是費斯托第一個以蠕動為驅動力的室內飛行物體,八根觸手產生一種類似于生物蠕動的運動,可通過內置的軸承實現遠程操控,通過氣囊蠕動運動實現推進,這在至今的航空歷史上前所未有。
而仿生手臂在機器人大會召開前就備受矚目,它是費斯托今年最新推出的仿生產品,以人類手臂為原型,整個結構包括肩膀、上臂、肘、橈骨和尺骨以及爪手。該機器人有七個關節,每個關節都利用了二頭肌和三頭肌的自然工作機制——伸屈肌群高效率的相互作用。這個機器人可實現非常精細的動作,跟人的手臂功能無異。
從2016年到2017年這短短一年的時間里,費斯托帶著機器蝴蝶飛來了,更為開發區帶來了科技創新源源不斷的靈感。據了解,為進一步推進智能制造發展,費斯托在北京亦莊新落成一個面向大眾及客戶的體驗中心,這將為自動化難題開發提供解決方案,滿足日益升級的產品要求。
開發區相關負責人表示,如今亦莊已建成以亦創智能機器人產業園(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所在地)和大族企業灣為核心的機器人產業創新基地,吸引了哈工大機器人集團、安川首鋼機器人有限公司、ABB集團等一批全球行業龍頭企業及研發機構入駐。目前開發區機器人企業共100家左右,產業規模約30億元,涉及工業機器人、服務機器人、特種機器人、核心零部件及智能制造研發實驗平臺等重點產業環節。未來,開發區將持續發揮產業優勢,逐步形成規模效益,打造更具全球影響力的機器人產業集聚區。
- 上一篇:機器人開始“智能替代”了,年輕人與機器人即將引爆就業戰爭? 2017/9/21
- 下一篇:公司新版網站正式上線 2013/9/22